建筑師一定要知道的100條建筑知識 | |
2020/7/17 14:21:09 本站原創(chuàng) 佚名
【字體:大 中 小】
建筑師一定要知道的100條建筑知識
作為建筑師一定要知道的這100條建筑知識: 1. 設計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0.3-0.5米,且基地內土壤回填土無形成滯水可能時,可采用防潮做法 2. 雙面彈簧門應在可視高度部分裝透明玻璃 3. 旋轉門、電動門和大型門的臨近應另設普通門 4. 建筑物內的吊頂應設檢修口及通風口、水管道通過應有防產生冷凝水措施、管線多時應留有檢修空間 5. 天窗應采用防破碎的透光材料或安全網,并應有防產生冷凝水或引泄冷凝水的措施 6. 窗的開啟形式應能方便使用、開啟應安全并易于清洗、平開窗適用于多層或高層 7. 磚墻-0.06米處設連續(xù)水平防潮層,室內相鄰地面有高差時應在墻身側面加設防潮層 8. 開向公共走道的窗扇,其地面高度不應低于2米,外窗窗臺低于0.8米時應采用防護措施 9. 全國氣候分區(qū): 嚴寒地區(qū)(Ⅰ區(qū))累年最冷月平均≤-10℃ 寒冷地區(qū)(Ⅱ區(qū))累年最冷月平均>-10℃,≤0℃ 溫暖地區(qū)(Ⅲ區(qū))累年最冷月平均>0℃ 累年最熱月平均<28℃ 炎熱地區(qū)(Ⅳ區(qū))累年最熱月平均>28℃ 10. 廁所隔間平面最小尺寸;外開門0.9*1.2;內開門0.9*1.4;淋浴隔間平面最小尺寸;外開門1.0*1.2;帶更衣1.0*(1.0+0.6) 20. 大型醫(yī)院建筑常以群體的形式出現(xiàn)原因是:根據(jù)不同功能特點分散布置,有利于組織不同的流線、爭取較好的通風和朝向、防止交叉感染 21. 影響建筑日照的因素有地理緯度、日照間距、冬季太陽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22. 太陽能采暖建筑一般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 23. 非機動車道縱坡<2.5%,坡長可不限 困難情況下最大縱坡3.5%但有長度限制 2.5%時的坡長限250米 3.0%時的坡長限150米 3.5%時的坡長限100米 車道寬度≥2.5米 24. 殘疾人使用的道路及建筑物規(guī)范道路縱坡<2.5%;道路寬度≥2.5M 25. 不設人行道欄桿的商業(yè)街緣石坡道間距≤100M 單面坡緣石道坡度不應大于1:20坡道;扇形寬≥1.5M;在轉角處單面直線寬≥2.0M 三面坡不應大于1:12坡道;寬≥1.2M;坡道中緣石外露高≤20;凸條停步塊材路寬≥0.6M 人行道中的地下管線井蓋必須與地面接平,不得用蓖式井蓋; 侵入人行道上空的物件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.2米 人行橫道與緣石坡道處不得設雨水口 26. 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 梯道寬度不應小于3.5米,踏步0.3*0.15;超過18級;休息平臺寬1.5米且不小于梯段寬 梯道、坡道、走道凈高均不得低于2.2米;扶手高應為0.9米,設下層的為0.7米 坡道坡度≤1:12,特殊困難處≤1:10,每升高1.8米或轉彎處設長度≥2米的平臺 27. 無障礙入口的地面坡度不應大于1:50 28. 建筑人口輪椅通行平臺最小寬度 大中型公建、中高層建筑、公寓建筑≥2.0 其他≥1.5 29. 方便殘疾人通行的入口坡道寬度0.9M;坡度1:12;每段坡長9M;每段升起的最大高度0.75M 中間休息平臺深≥1.2米;轉彎出平臺深≥1.5米;起止點留有≥1.5米輪椅緩沖帶 30. 殘疾道扶手高度0.85M,0.65M、扶手應保持連貫、起點、終點應水平延伸0.3M 扶手與墻之間的距離為38; 31. 供一輛輪椅通過的走道凈寬1.2M;供一人一輛輪椅通過的走道凈寬1.5M;供二輛輪椅通過的走道凈寬1.8M 32. 出入口設兩道門時,門扇開啟后應留有不少于1.2米的輪椅通行凈距(大型公共建筑中高層建筑1.5米) 33. 輪椅通行的門洞門扇開啟的最小凈寬0.8M 自動門最小凈寬1.0米 34. 輪椅通行最小寬度 大型公建走道≥1.8米 中小型公建走道、建筑基地人行通道≥1.5米 居住建筑走廊≥1.2米 檢票口、結算口輪椅通道≥0.9米 35. 門扇走道開啟的凹室不應小于1.3(0.8+0.5)*0.9 36. 無障礙主要對象是視力殘疾、住拐杖、坐輪椅者 37. 殘疾人使用的電梯:候梯廳面積不應小于1.5*1.5 電梯門開啟后凈寬不應小于0.8M、電梯轎廂面積不小于1.4*1.1 38. 殘疾廁所設有足夠的輪椅面積、單設隔間、設安全抓手、設置坐式大便器 墻掛式小便器最大離地高度為430;小便器前應有760*1220的活動空間 洗臉盆應是獨立墻掛式,占地為760*1220 39. 殘疾人使用的出入口:宜靠近電梯廳;室內外有高差時應采用坡道連接;內外應留有1.5*1.5平坦的輪椅回轉面積;出入口設有兩道門時,門扇開啟后應留有不小于1.2M的輪椅通行凈距 40、建筑的模數(shù)分為基本模數(shù)、擴大模數(shù)和分模數(shù)。 41、建筑樓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過38°。 42、住宅起居室、臥室、廚房應直接采光,窗地比為1/7,其他為1/12。 43、住宅套內樓梯梯段的最小凈寬兩邊墻的0.9M,一邊臨空的0.75M;住宅室內樓梯踏步寬不應小于0.22M,踏步高度不應小大0.20M。 44、住宅底層嚴禁布置火災危險性甲乙類物質的商店,不應布置產生噪聲的娛樂場所。 45、地下室、貯藏室等房間的最低凈高不應低于2.0米。 46、室內坡道水平投影長度超過15米時,宜設休息平臺。 47、外墻內保溫所占面積不計入使用面積;煙道、風道、管道井不計入使用面積;陽臺面積不計入使用面積招標評估;壁柜應計入使用面積。 48、旋轉樓梯兩級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,且每級離內側扶手中心0.25處的踏步寬度要大于0.22米。 49、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5米。 50、樓梯正面門扇開足時宜保持0.6米平臺凈寬,側墻門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.4米,其門扇開足時不應減少梯段的凈寬。 51、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為普通混凝土的1/2耐火等級。 52、室內排水管下表面距樓地面不應低于1.9M,且不得影響門窗開啟。 53、套內入口過道凈寬不宜小于1.2M;通臥室的過道1M;通輔助房的過道0.9M。 54、套內吊柜凈高不應小于0.4M;壁柜凈深不宜小于0.5M。 55、樓梯入口處地坪與室外地坪高度差不應小于0.1M。 56、綜合樓的定義是:由二種及二種以上用途的樓層組成的公共建筑。 57、高級住宅是建筑裝修標準高和設有空氣調節(jié)系統(tǒng)的住宅。 58、高層建筑的地下室的耐火等級是一級。 59、甲級防火門的耐火極限是1.2小時;乙級防火門的耐火極限是0.9小時;丙級防火門的耐火極限是0.6小時。 60、高層建筑使用丙類液體燃料,儲油罐直埋于建筑或裙房附近,在面向油罐的一面4米內建筑外墻為防火墻時,油罐總儲量不超過15M3時,油罐和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限。 61. 兩座高層相鄰,較高一面外墻比較低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圍內墻為不開門窗的防火墻時,其防火間距可不限 62. 高層主體之間或與高層附屬房之間防火間距13M 高層附屬房與高層附屬房防火間距為6M 高層主體與其他建筑一、二級耐火防火間距為13M 高層主體與其他建筑三級耐火防火間距為15M 高層主體與其他建筑四級耐火防火間距為18M 高層附屬房與其他建筑一二、三、四級耐火防火間距為6M、7M、9M 63. 高層內院或天井,當短邊超過24M時,宜設有進入內院或天井的消防車道 高層民用建筑周圍,應設環(huán)形消防車道 供消防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,應設消防車道 64. 穿過高層的消防車道,凈寬和凈高不應小于4M 65. 一類高層每個防火分區(qū)的建筑面積是1000M2 二類高層每個防火分區(qū)的建筑面積是1500M2 地下室每個防火分區(qū)的建筑面積是500M2 66. 多層一、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防火分區(qū)2500M2(150M) 多層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防火分區(qū)1200M2(100M) 多層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防火分區(qū)600M2(60M) 地下室、半地下室每個防火分區(qū)的建筑面積是500M2 67. 一棟高層與裙房之間設有防火墻分隔,當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時,裙房的防火分區(qū)允許最大建筑面積是5000M2 68. 規(guī)范沒有對通風及空調機房的門提出防火門要求 69. 民用建筑及廠房的疏散用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。人數(shù)不超過60人的房間且每樘門的平均疏散人數(shù)不超過30人時,開啟方向不限 70、高層塔式住宅只設一座防煙樓梯和消防電梯時,每層面積不超過650M2。 71、高層住宅戶門不應直接開向電梯間前室,確有困難,可部分戶門開向前室,采用乙級防火門。 72、標準層超過1000M2的超高層公共建筑,屋頂宜設直升飛機停機坪。 73、一級建筑使用年限為100年以上;二級建筑使用年限為50-100年;三級建筑使用年限為25-50年;四級建筑使用年限為15年以下。 74、架空電力線距甲乙類廠房水平距離不應小于電桿高度的1.5倍;丙級1.2倍。 75、1KV以下的電力線于建筑物垂直距離2.5,地面6,樹木1,行車道路6米;水平距離1米。 76、高于24M為高層(不含24M單層);高于100M為超高層。 77、廁所浴室地面略低于走道20-50,≥0.5%的坡度坡向地漏。 78、洗臉盆、盥洗槽水嘴中距≥0.7M;距墻≥0.55M。 79、小便器中距≥0.65M。 80. 煙道伸出屋面≥0.6M 81. 采光口上部有>1.0M的陽臺時,其采光面積按70%計 82. 水平天窗有效采光面積可按采光面積的2.5倍計算 83. 自然通風開口面積與地板面積之比,居室浴室?guī)?ge;1/20;廚房≥1/10,并不得小于0.8M2 84. 噪聲標準臥室50晝-40夜;一般室為55-45分貝;有音質要求的為40分貝 85. 學校主要房間凈高:小學教室3.1米;中學教室和實驗室3.4米;合班教室3.6米;輔助用房3.1米;辦公室2.8米 86. 綠化用地:中師2M2/生;中學1;小學0.5 87. 運動場小學每生2.3M2;中學每生3.3M2 88. 南向普通教室日照宜為2小時 89. 小學規(guī)模以12-24班為宜;農村可設6班;教學樓不應超過四層;中學規(guī)模以18-24班為宜;大城市密集人口可30班;教學樓不應超過五層 90. 課桌排距:小學850(合班800),中學900(合班850),縱向走道寬度550(合班900),課桌于墻凈距120(合班550) 91. 第一排課桌距黑板2000(合班2500),最后一排課桌后沿到黑板距離小學不宜大于8000;中學8500(合班18000) 92. 黑板尺寸:高度不應小于1000;寬度小學不宜小于3600;中學不宜小于4000 黑板下沿與講臺垂直距離:小學宜為800-900;中學宜為1000-1100 講臺兩邊至黑板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0,寬度不應小于650,高度宜為200 93. 教室燈具距桌面的最低懸掛高度不應低于1.7米,燈管排列應采用長軸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94. 黑板燈的垂直照度不應低于200LX 95. 教室的窗臺高度不宜低于800,并不宜高于1000 96. 教室窗間墻寬度不應大于1200 97、教學樓走道寬度,內廊2100;外廊1800;辦公1500;外廊欄桿不應低于1100。 98、教室安全出口的門洞寬度不應小于1000,合班教室1500。 99、學校所有房間采光均采用玻地比,除廁所淋浴為1/10;其他全為1/6。 100、內走道長度<20米時至少應有一端采光,>20米時應有兩端采光,>40米時應增加中間采光口,否則應采用人工照明。 |
|
|
|||
特別申明:本網站部分內容屬于轉載或來自互聯(lián)網,如與原來資料不符或涉及侵權等事宜,請及時與網站編輯 部 聯(lián) 系 (86798730)我們將及時處理!謝謝合作! ©重慶紅人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號:渝 ICP備 15005271號-7 渝公網安備號:50010502000790 |